辟笔顺
辟笔顺:横折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点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横、竖辟异体字:
嬖 𠈳 𠊕 𠊸 𠮃 𦜺 𨐓 𨐝 𨐢 𨐨 避 闢 𪿢基本解释
辟 bì ㄅㄧˋ 辟 pì ㄆㄧˋ- 开发建设:开辟。
- 驳斥,排除:辟邪。辟谣。辟蠹。
- 透彻:精辟。透辟。鞭辟入里。
- 法,刑:大辟(古代指死刑)。
详细解释
- 辟 bì
〈名词〉
-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卩,从辛,从口。“卩”,音 jié,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。“辛”,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。本义:法律,法度)
- 同本义 [law]
- 辟,法也。从卩、从辛,节制其罪也。从口,用法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- “辟言不信”。(法度之言,而不听信。)——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- 君主 [monarch]
- 又如:复辟
- 古称官吏 [official]
- 厥辟不辟。——《礼记·坊记》
- 三卿一长曰辟。——《周书·武顺》
- 正殿路寝,用朝群辟。——《文选》
- 罪,罪行 [crime]
- 言奇者见疑,行殊者得辟。——《汉书》
〈动词〉
- 通“避”。回避,躲避 [avoid]
- 又如:辟邪(避免或驱除xie*恶)
- 征召来授予官职 [appoint to an official position]
- 另见 pì
〈动词〉
- (形声。从门,辟声。本义:打开,开启)
- 同本义 [open]
- 又如:辟阖(开合);辟翕(开合);辟门(开门。后比喻广开贤路,访求人才);辟面(辟头。开头,起首);辟道(开道);
- 开辟;开拓 [open up]
- 又如:辟地(开辟疆域);辟土(开拓疆域)
- 驳斥 [refute]
- 又如:辟谣;辟佛(反佛教,驳斥佛理);辟驳(驳斥)
- 开垦 [reclaim]
- 农辟地。——《商君书·弱民》
- 隙地未尽辟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- 又如:辟田(开垦田地。同辟土);辟治(开发治理);辟除(开垦)
- 屏除;驱除 [get rid of;remove;drive out]
- 又如:辟邪(屏除xie*恶)
〈形容词〉
〈形容词〉
- 通“僻”。偏僻 [remote;out of-the-way]
- 秦国辟远。——《史记·范雎传》
- 邪僻 [evil]
-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。——《商君书·弱民》
- 另见 bì
常用词组
辟设 辟谣国语词典
- 辟 bì ㄅㄧˋ
〈名词〉
- 君主。
- 《书经·洪范》:「惟辟作福,惟辟作威,惟辟玉食。」
〈动词〉
- 征召。
- 驱除、屏除。
- 躲开、回避。
-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微楚之惠不及此,退三舍辟之,所以报也。」
- 《礼记·儒行》:「儒有内称不辟亲,外举不辟怨。」
- 辟 pì ㄆㄧˋ
〈名词〉
- 法度、刑法。
- 如:「大辟」。
- 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「民之多辟,无自立辟。」
- 汉·毛亨·传:「辟,法也。」
-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周秦》:「故立法制辟,若临万仞之壑。」
- 荒远幽隐的地方。
〈动词〉
- 开拓。
- 《诗经·大雅·江汉》:「式辟四方,彻我疆土。」
-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「欲辟土地,朝秦楚,莅中国而抚四夷也。」
- 排除、驳斥。
- 如:「辟除」、「辟谣」、「辟邪说」。
- 比喻。
- 《荀子·王霸》:「是过者也,过犹不及也;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。」
- 捶胸。
- 《诗经·邶风·柏舟》:「静言思之,寤辟有摽。」
- 偏颇、偏私。
- 《管子·任法》:「卿相不得翦其私,群臣不得辟其所亲爱。」
〈形容词〉
- 乖僻、偏邪。
- 《庄子·秋水》:「行殊乎俗,不多辟异。」
- 《礼记·玉藻》:「故君子在车,则闻鸾和之声,行则鸣佩玉,是以非辟之心,无自入也。」
0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诗词名句
- 惹起离恨,为光阴恼,人意无穷。黄裳《喜朝天/踏莎行》
- 霜风冽面,酒力潜消,征辔暂指天际。曹勋《选冠子》
- 依然七庙略,更与万方初。
- 岩头瀑布泻寒烟,井底澄清浸月圆。释惟岳《神移泉》
- 欢酣朝野同,生德区宇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