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笔顺
然笔顺:撇、横撇/横钩、点、点、横、撇、捺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点然异体字:
㸐 嘫 肰 𤉷 𤓉 𤟙 燃 𤡮基本解释
然 rán ㄖㄢˊ- 对,是:然否。不然。不以为然。
- 以为对,答应,信守:然纳(以为对而采纳)。然诺(许诺,信守诺言)。
- 这样,如此:当然。然后。然则。
- 表示一种语气(a.表决定,犹焉,如“寡人愿有言然”;b.表比拟,犹言一般,如“如见其肺肝然”)。
- 用于词尾,表示状态:显然。忽然。飘飘然。
- 古同“燃”。
详细解释
- 然 rán
〈动词〉
- (会意兼形声。下形,上声。四点是火的变形。声符读 yàn,是狗肉的意思,下面加火以烤狗肉。本义:燃烧)
- 同本义。“然”是“燃”的本字 [burn]
- 然,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- 俗字作“燃”
- 又如:然海(古代传说中的油海,其水可燃);然脂(点油脂或蜡烛照明);然灰(死灰复燃);然除(烧毁);然火(点火);然炬(点燃火炬);然脂(泛指点燃火炬);然犀(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。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);然灯(点灯)
- 明白 [understand]
- 耀;照耀 [dazzle]
- 以为…对;同意 [agree]
- 广以为然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- 愬然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- 又如:然纳(同意采纳);然疑(半信半疑,犹豫不决);然赞(赞同);然然可可(犹唯唯诺诺);然可(同意);然诺(答允,许诺);然许(然信。许诺;信守诺言);然信(然诺,许诺);然可(应允)
- 形成 [form]
- 楹之铭曰:毋曰胡残,其祸将然。——《大戴礼记》
- 宜;合适 [fit]
- 所谓无不治者,因物之相然也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- 但是,然而 [but]
- [虎]甚恐,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-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- 又如:然且(然而;尚且);然如(然而)
- 虽然。表示让步关系 [although]。如:然是(虽然);然虽(虽然)
- 于是 [thereupon]
- 然后;才 [then]。如:然乃(然后);然始(犹然后)
〈形容词〉
- 是,对 [yes] 假借为嘫。
- 然,应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- 子曰:然。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- 不侵为然诺者也。——《史记·张耳陈馀传》
- 公见其妻曰:“此子之内子邪?”晏子对曰:“然,是也。”——《晏子春秋》
〈代词〉
〈助词〉
-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,表示状态,有“如”的意义
- 庞然大物也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- 康肃忿然曰。—— 宋· 欧阳修《卖油翁》
- 又如:突然;斐然;欣然;惠然;贸然;蔚然
- 用作句末语气词,表示比拟,有“…的样子”之意。常与“如”、“若”连用,有“如…一般”、“像…一样”之意
- 人之视己,如见其肺肝然,则何益矣?——《礼记》
- 用作句末语气词,表示断定或决定,相当于古汉语的“焉”、“也”
- 穆公召 县子而问然。——《礼记》
〈名词〉
- 姓
常用词组
然而 然后 然诺 然则国语词典
- 然 rán ㄖㄢˊ
〈动词〉
〈形容词〉
- 对、正确。
- 如:「不以为然」。
- 《论语·雍也》:「雍之言然。」
〈代词〉
〈连词〉
〈助词〉
- 形容词或副词词尾。
- 如:「斐然」、「赫然」、「恍然」。
- 《诗经·邶风·终风》:「终风且霾,惠然肯来。」
- 用于句末,表肯定、断定的语气。
- 《论语·宪问》:「羿善射,奡荡舟,俱不得其死然。」
- 《礼记·檀弓下》:「穆公召县子而问然。」
- 表示比拟的语助词。
〈叹词〉
- 唯,表应答。
- 《论语·阳货》:「子曰:『然!有是言也。』」
- 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杂下》:「公见其妻曰:『此子之内子邪?』晏子对曰:『然!是也。』」
〈名词〉
- 姓。如汉代有然温。
0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緶的解释
緶把麻草等编成辫子状。説文糸部緶,交枲也蒑的解释
蒑古书上说的一种菜。草色青。漘的解释
漘水边坎坎 * 兮,置之河之兮。临水的山崖齲的解释
齲齒牙齒發生腐蝕的病變,在牙面上形成齲洞揆的解释
揆度,揣测度。策。古察今。道理,准则千载嘀的解释
嘀咕小声说话犹疑不定咕均读轻声。梋的解释
梋古书上说的一种树。碗类器皿。圌。制作规爵的解释
爵古代饮酒的器皿,三足,以不同的形状显示鴗的解释
鴗翠鸟的别称山。斑。息的解释
息呼吸时进出的气鼻。喘。叹。窒。瞬万变。螀的解释
螿螀寒即寒蝉,蝉的一种,比较小,墨色,有努的解释
努尽量地使出力量力。突出,撅着着嘴。嘴。蔓的解释
蔓同蔓,多用于合成词,如蔓草蔓延等。蔓延获的解释
获打猎得到的禽兽猎。得到,取得得。奖。悉潰的解释
其它字义潰均见溃。
诗词名句
- 如何更欲通南埭,割我锺山一半青。
- 那得休蓬转,从君上庾楼。欧阳詹《旅次舟中对月寄姜公》
- 形胜今无用,英雄久已无。
- 高车入郡舍,流水出关城。
- 九江秋落水,三峡暮归云。刘攽《晚行》